下载高清试卷
【2023学年上海市徐汇区中考语文一模】-第1页 试卷格式:2023学年上海市徐汇区中考语文一模.PDF
试卷热词:最新试卷、2023年、上海试卷、语文试卷、九年级试卷、中考模拟试卷、初中试卷
扫码查看解析
试卷题目
1.默写与运用。
(1)乱花渐欲迷人眼,      。(白居易《钱塘湖春行》)
(2)但愿人长久,      。(苏轼《水调歌头》)
(3)      ,鸡犬相闻。(陶渊明《桃花源记》)
(4)《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》中,诗人运用比喻,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,表现出豁达的襟怀的诗句是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2.阅读下面选文,完成问题。
渡荆门送别
李白
渡远荆门外,来从楚国游。
山随平野尽,江入大荒流。
月下飞天镜,云生结海楼。
仍怜故乡水,万里送行舟。
小石潭记
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,隔篁竹,闻水声,如鸣珮环,心乐之。伐竹取道,下见小潭,水尤清冽。全石以为底,近岸,卷石底以出,为坻,为屿,为嵁,为岩。青树翠蔓,蒙络摇缀,参差披拂。
潭中鱼可百许头,皆若空游无所依,日光下澈,影布石上。佁然不动,俶尔远逝,往来翕忽。似与游者相乐。
潭西南而望,斗折蛇行,明灭可见。其岸势犬牙差互,不可知其源。
坐潭上,四面竹树环合,寂寥无人,凄神寒骨,悄怆幽邃。以其境过清,不可久居,乃记之而去。
与朱元思书
吴均
风烟俱净,天山共色。 流飘荡,任意东西。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,奇山异水,天下独绝。
水皆缥碧,千丈见底。游鱼细石,直视无碍。急湍甚箭,猛浪若奔
夹岸高山,皆生寒树,负势竞上,互相轩邈,争高直指,千百成峰。泉水激石,泠泠作响;好鸟相鸣,嘤嘤成韵。蝉则千转不穷,猿则百叫无绝。鸢飞戾天者,望峰息心;经纶世务者,窥谷忘 。横柯上蔽,在昼犹昏;疏条交映,有时见日。
【注】①缥(piǎo)碧:原作“漂碧”,据其他版本改为此,青白色,淡青色。②轩邈(miǎo):意思是这些高山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。轩,向高处伸展。邈,向远处伸展。这两个词在这里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用。③嘤(yīng)嘤成韵:鸣声嘤嘤,和谐动听。嘤嘤,鸟鸣声。韵,和谐的声音。
(1)《小石潭记》作者是唐代的       (人名)
(2)《小石潭记》中“似与游者相乐”一句表面写鱼儿之乐,实则写游人之乐,这一写法与《渡荆门送别》中一句“      “相似。两篇作品都借景抒情,《小石潭记》中作者含蓄抒发了自己被贬后无法排遣的       (情感),《渡荆门送别》含蓄表达了诗人少年远游的       之情。
(3)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。
流飘荡        ②窥谷忘      
(4)下列对画线句的理解,正确的一项是       
A.迅疾的河流很像箭,凶猛的巨浪像飞奔的骏马。
B.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,凶猛的巨浪像在飞奔。
C.迅疾的河流很像箭,凶猛的巨浪像在飞奔。
D.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,凶猛的巨浪像飞奔的骏马。
(5)《与朱元思》和我们学过的八年级上册教材《答谢中书》中的“书”都是      的意思,两篇文章均描写了水的清澈见底,只是此文还用了一句“            ”侧面描写这个特点,与《小石潭记》中的“日光下澈,影布石上”有异曲同工之妙。《与朱元思书》作者写“奇山异水”,文中山的奇特表现在山势险峻,还表现在       (用自己的话回答)。
3.阅读下文,完成问题。
让工匠精神深入人心
①12月10日,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首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举办,强调“大力弘扬劳模精神、劳动精神、工匠精神”“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”。在长期实践中,我们培育形成了“执着专注、精益求精、一丝不苟、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”。迈向新征程,扬帆再出发,急需一大批具有工匠精神的劳动者,亟待让工匠精神在全社会更加深入人心。
②不论是传统制造业还是新兴制造业,不论是工业经济还是数字经济,工匠始终是中国制造业的重要力量,工匠精神始终是创新创业的重要精神源泉。中国制造、中国创造需要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,需要激励更多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人走技能成才、技能报国之路,更需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,造就一支有理想守信念、懂技术会创新、敢担当讲奉献的庞大产业工人队伍,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充沛动力。
③让工匠精神深入人心,就要创造更多“工匠故事”。做好电线电缆“守门员”的叶金龙,与马达结缘一辈子的吴玉泉,以精湛技能完美诠释“钳工”意义的赵永林……一批批国家级技能大师,坚守产业报国的初心,在平凡的岗位上成就了不平凡的业绩。深入贯彻尊重劳动、尊重知识、尊重人才、尊重创造方针,完善工匠政策,提升工匠地位,落实工匠待遇,才能为广大技能人才提供更广阔的舞台,推动更多工匠竞相涌现。
④让工匠精神深入人心,还要进一步讲好“工匠故事”。工匠精神是在生产实践中凝聚而成的可贵品质,充分展现着劳动之美、精神之美、时代之美。讲好“工匠故事”,能让人们从大国工匠身上感受到劳动的光荣、精神的魅力。开展以弘扬工匠精神为主题的宣传教育,把崇尚工匠精神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,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和家庭、学校、社会各方面,才能让一个个“工匠故事”激励青少年乃至更多人追求卓越。
⑤自2019年起,杭州将每年的9月26日设为“工匠日”,成为全国第一个为工匠设立专属节日的城市。设立“工匠日”,是为了激励工匠们创新创造,也是为了培厚工匠精神的土壤。无论是开展“杭州工匠”评选与表彰、打造劳模工匠文化公园与工匠元素特色街区,还是创立“杭工云课”等线上线下教学平台、建立健全“工匠带徒”制度,众多举措让工匠有荣誉感、成就感,让崇尚工匠精神成为一种时尚。
⑥时代发展需要大国工匠。站在实现“两个一百年”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,全社会都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,让崇尚工匠精神的理念深入人心,让每一位劳动者在新时代书写出更多更精彩更动人的“工匠故事”。
(选自《人民日报》,有改动)
(1)请分析第①段的作用       
(2)第②中论述的工匠精神内涵指什么?      
(3)请简要分析第③段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。       
(4)根据本文论述,说说要让工匠精神深入人心,可以从哪三方面去做?
      
      
4.阅读下文,完成问题。
复活半刀泥
明前茶
①跟随半刀泥的传承人老万去淘古瓷片,绝对要早起。早春,凌晨五点半,东方的云彩上刚吐出一线深橘红,瓷器早市就开张了。老万就要守着摊贩将古瓷片从麻袋里倒出来的那一瞬间,在密集的哗哗声中,老万竖起他的招风耳,      摊贩早就摸准了他的脾气,直接把猛地看上去没啥花样的两片捡出来,递到老万手上:“都晓得你搞半刀泥都着魔了,还跟我装。这样,480块钱一片,你要刻出好花样,给我留一个茶盏,我来买。”
②老万露出无奈的笑,付钱,背过身去却一脸的愉悦,开始边走边哼唱虞姬的唱词:“我这里出帐外且散愁情。轻移步走向前荒郊站定,猛抬头见碧落月色清明……”他一边哼唱,一边举起瓷片对着初升的太阳望。我终于瞧见了瓷片上暗藏的乾坤:瓷片虽是如冰似玉的青白瓷,看上去一无所饰,但对光一照,里面的虚实纹样都透了出来,果然有梅枝,有雀鸟,是“疏影横斜水清浅,暗香浮动月黄昏”的意境。
③老万说:“半刀泥技法的老祖宗,就是宋瓷,准确地说,就是这种南宋青白瓷。当年,匠人以刀作笔,在干燥后的素坯上刻画出一面深一面浅的凹面与线条,就像书法中的浓墨与枯墨一样,有深有浅,再施釉后高温烧成,这种刻法,让青白瓷对光一照,上头刻绘的莲花、竹叶、昆虫和小鸟,都好像是纸窗上的投影,既活灵活现,又像浮动在空虚中,好比月光下的幻影。我淘了几百片宋瓷,再也瞒不了人。摊贩们也敬重手艺人,给我时价打八折,让我买得痛快。”
④我不免好奇:“宋瓷倒出来的声响与众不同?”老万说:“当然,就算与宋同时代的金,留下的瓷片倒出来也会哗哗作响,宋瓷细腻坚牢,倒出来是‘呯呯’声,听音可辨,这就像生西瓜和熟西瓜的差别。”
⑤青白釉上的半刀泥工艺,原本早已失传,是老万的师傅在上世纪七十年代,依靠翻阅史料、捡拾残瓷,一个人悟出门道后慢慢恢复的,这门工艺的难处就是:要让青白瓷发出美玉才有的透光感,利坯要利得极薄,而刻刀要在极薄的坯体上游走雕刻,还要一刀下去,刻出深浅有别的凹面来,考验的不仅是审美与刻工,还有匠人控制紧张感的能力。“这就像初学滑冰的人,上了冰面,越不想栽倒,越是趔趄不已。我跟师傅初学时,一拿起刻刀来就忍不住喉头‘咕咚咕咚’作响,师傅说,一感觉到自己在咽口水,手上的劲就有可能使偏了,所以,心无旁骛很重要,你一心一意去感受那些块面,那些线条,刻莲花时能闻到莲香,刻小虫时能感受到触须的弹动,能感受到秋虫的喜怒哀乐,你沉浸其中,就会忘了手上的刻刀有千钧重,忘了咽口水,你就逐渐上道了。”
⑥这个悟道的过程,说难也难,说容易也容易。二十年前,师傅带着小万,四处去感受光影艺术的曼妙:看扎灯,观玉雕,玩剪纸,瞧得最多的竟是皮影戏。说实在的,皮影人偶的戏服、冠冕、动作,透过暖暖的光线投射到屏幕上,忽然让小万看到了各种运刀的可能性:挑、剔、顿、挫、拉圆、捺方,露峰起笔、侧锋运笔、出锋收笔。看完皮影,再回去看宋代的残瓷,更是豁然开朗,连千百年前匠人运刀时,心中是畅快还是愁苦,都一目了然。
⑦二十年过去了,师傅几乎已经退隐江湖,小万成了老万,也开始收徒弟。老万把自己收藏的瓷片归了档,学着师傅的样儿,让徒弟观瓷片,写两个月的心得体会,再来跟他使刻刀。
⑧他两年前收的一位徒弟最有意思——京都大学的教授,日本人,教了一辈子陶瓷史,62岁退休后,前来景德镇找寻宋代残瓷搞研究,见到老万卖给摊贩的笔洗,惊住了。立刻恭恭敬敬前来,要找老万学艺。老万约他谈了三次,看了日本教授的书法作品,同意了。拜师当天,日本教授对着比自己小九岁的老万平心静气行大礼,敬茶,老万挺直脊背,泰然地受了礼。他明白,自己不是一个人在受这份礼,而是代表所有掌握了半刀泥技术的工匠在受这份礼,包括那些在宋瓷片上留下清雅、自在、随性之刀笔,却已经消失在历史云烟中的无名匠人们。
(1)第 ②段“乾坤”在文中的意思是       
(2)分析第①段画横线的句子的表达效果。       
(3)对文中第③内容的理解,不恰当的一项是       
A.半刀泥技法的老祖宗就是南宋青白瓷。
B.半刀泥刻法就像书法中的浓墨与枯墨一样。
C.人们观赏半刀泥刻法作品会感受到虚实结合之美。
D.老万先前淘了许多宋瓷片,欺瞒了很多人。
(4)阅读文章第⑤⑥段,梳理老万师徒复活半刀泥工艺的过程。
时间 半刀泥工艺复活过程 学艺要领 
上世纪七十年代 老万的师傅翻阅史料,捡拾残瓷,自己慢慢悟道,传道给徒弟老万        
二十年前        博采众长,触类旁通 

(5)分析结尾段的作用。
      
5.阅读下面材料,完成问题。
九年级老师们从报纸上收集了四则关于上海市民的阅读信息报道,她们想了解同学们在疫情期间的阅读情况,设计了四道题,请你配合完成。
材料一:4月15日,2021年上海市全民阅读工作会议上,一份《2020年度上海全民阅读调查报告》发布。报告显示,上海市的综合阅览率(即纸质阅读和数字阅读的人数占总人数的比率)以97.04%的占比居全国榜首。该报告由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(新闻出版局)联合上海交通大学研究团队共同发布。调查历时一年,多方面呈现了上海市 2020 年度市民的阅读状况,为上海市全民阅读的工作开展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持。
材料二:调查主要有以下发现:
(A) (B)
(C) (D)

材料三:上海市民选择纸质书阅读的最重要的两个原因是“需要深度阅读”和“需要反复阅读”,而选择数字阅读的最重要的两个原因是“阅读内容更方便携带”以及“资源获取更便利”。
材料四:调查组参考了心理学、社会学等学科相对成熟的量表,将阅读意义划分为“认识自我”“认识世界”和“社会责任感”三个维度,探究了市民的阅读行为与阅读意义间的关联。结果发现,市民的阅读时间越长、阅读花费越多、阅读评价越高以及公共文化设施使用频率越高,越能够帮助他们更好的认识自我,认识世界,同时具有更高的社会责任感。
(1)材料一告诉我们的信息有:《2020年度上海全民阅读调查报告》发布的时间、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调查时长和报告覆盖面及实际作用。
(2)读材料二中的四幅图,下面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A.人们花在数字阅读上的时间高于传统的纸质阅读。日阅读时间越长,纸质阅读和数字阅读之间的时长差距越大。
B.家庭是市民阅读较为重要的场所,在不同阅读场所的选择上,“书房或客厅”“卧室”的占比均位列前三位。
C.从市民的阅读支出上看,市民不愿意为纸质书花钱,更倾向选择免费的电子阅读资源。
D.报告显示,阅读对市民在疫情期间的焦虑缓解无法起到一定的正向作用。
(3)作为一个上海市民,你平时大多选择纸质书阅读还是数字阅读,为什么?请结合材料三和自己阅读实际经历陈述理由。
      
(4)读了材料四,你一定从结果发现阅读对个人发展的具体作用和独特价值。疫情期间,你肯定也读了多本名著,感受到阅读的魅力。请从下列五部名著中选择一部,结合所读名著中具体人物形象和内容谈谈你的阅读收获。(100字左右)
《鲁滨逊漂流记》《童年》《红星照耀中国》《钢铁是怎样炼成的》《水浒传》
      
6.有人说:什么是成长?那是你内心的一个尺度。你能够感觉到你的成长,你内心知道你会成长成什么样子,就好像一颗树籽,无需指导,也会成长为一颗挺拔的树。世界上每一个人都可以成长为自己最好的样子。请以“这就是成长”为题作文。
题目:这就是成长
要求:(1)写篇 600 字左右的文章。(2)不得暴露个人相关信息。(3)不得抄袭。
查看全部题目
如何查看答案以及解析 扫描右侧二维码查看试卷答案解析以及视频讲解